难道朝觐的仪式不被认为是对“克尔白”的一种尊崇,如同其他偶像崇拜的仪式一般?

难道朝觐的仪式不被认为是对“克尔白”的一种尊崇,如同其他偶像崇拜的仪式一般?

العربية English español Русский ગુજરાતી

多神崇拜与尊重特定地点和标识之间,不论是宗教上的、民族的还是国家的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Source

类别

Related Questions

伊玛目一词指的是在礼拜或管理事务和引领他人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这不是限于特定个人的宗教地位,伊斯兰教中不存在阶层或祭司制度,宗教是为所有人的。 在安拉面前,人们是平等的,就像梳子上的牙齿一样。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敬畏安拉和行善的程度。 对于担任礼拜的伊玛目来说,最重要的是熟悉与礼拜相关的规定,对其有着深入的了解。无论伊玛目在穆斯林中获得多少尊重,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无权听取忏悔并宽恕罪过,就像牧师一样。

相信所有被安安拉派遣给人类的使者,是穆斯林信仰的基本原则,不能区分对待任何一个支柱,否则他的信仰是无效的。 否认任何先知或使者是违反基本教义的。 安拉所有的先知都预言了最后一个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到来,他是众使者的封印。 就像许多被派遣到不同民族的先知和使者,他们的名字在《古兰经》中被提及(例如努哈、易卜拉欣、易斯玛伊勒、伊斯哈格、雅古拜、优素福、穆萨、达乌德、苏莱曼、尔萨等等),还有其他未被提及的先知。 认为印度教和佛教中的某些宗教符号(例如拉玛、克里希纳和释迦摩尼)可能是安拉派遣的先知的可能性是一个不排除的想法,但是在《古兰经》中没有关于这个的证据,因此穆斯林不相信它。 当人们崇拜除安拉以外的先知并将其奉为神明时,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就出现了。

安拉将禁寺天房定为首个拜主之地和信徒团结的象征,所有穆斯林在礼拜时都面向它,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礼拜时都围绕着它,就形成 了圆圈,其中心就是天房。 《古兰经》向我们展示了信徒与周围自然界的互动场景,如达伍德先知与山脉、鸟类一起颂赞安拉。 “我确已赏赐达五德从我发出的恩惠。群山啊!众鸟啊!你们应当和着他赞颂,我为他使铁柔软。”(298) 伊斯兰教在很多种情况下强调整个宇宙,包括其中的所有被造物都在赞美和崇拜全能的主。安拉说: 尊贵的天房就是位于尊贵麦加禁寺里的是一个近乎立方形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有一扇门,没有窗户。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它不是任何人的坟墓,而是一间供礼拜的房间。穆斯林在里边可以朝任何方向礼拜。禁寺在历史上多次进行了翻新。先知易卜拉欣是第一个与他的儿子易司玛尔一起重新修建它的人。天房的一个角落有一块黑色的石头,据说它来自阿丹(主赐平安)的时代,但它并不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或非自然的能力,它对穆斯林来说具有象征意义。 (赛伯邑章:10)

在《古兰经》的许多经文中,全能的主使用“我们”一词来表示他自己,这表达了他是独自具备一切美好和伟大的属性。 从语言角度来讲,这也表达出了力量和崇高之意。 在英语中,这也被称为“指代所属权的我们”其中复数代词用来指代担任高职(如国王、统治者或权力)的人,然而,《古兰经》始终强调在敬拜上的独一性。

信仰是仆人和他的主之间的关系,如果他打算中断这种关系,那么他的事应该归于安拉。但是,如果他打算公开宣扬信仰并将其作为攻击伊斯兰、抹黑其形象和背叛的借口,那么根据战争规则的普遍原则,他被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无人异议的事实。
已成功发送